金庸诞辰百年,我该如何重新审视他笔下的武侠世界?

2024-03-21 15:02:50     来源:   游民星空        作者:温特

前不久的3月10日,是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百年,一个听上去相当厚重的词汇。而当它与“金庸”二字关联起来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金庸的那个武侠世界,如今也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

游民星空
想来感慨,这些年来已经有不少名人都成为教科书上的“历史人物”了

而正当我沉浸于这份颇具“曼德拉效应”的历史沉重感时,一则以“侠”为主题,由《射雕》游戏与三联生活周刊联合制作的街访视频引起了我的注意。

视频中,采访对象遍布各行各业,身份背景各不相同,但采访人给他们提出的问题却相当简单:

“什么是‘侠’?”

古人常说盖棺定论。在听到视频中对“侠”这一概念形形色色的解读后,想到今天正值金庸诞辰一百周年,我想,我也应该趁这个机会,重新审视一下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了。

侠道,自古有之。

其内核承载着“以武犯禁”四个大字,细来解读,便是“甘为大义,不屈牺牲”。

而这,也是中国千年以来,无数名人志士追求的最高价值之一。

所以,国人常常为侠者所感动。

所以,古往今来,史书向来不乏侠客之名。

游民星空
比如《史记》中相当有名的《刺客列传》

而常常与这股侠义之气相伴的,则是“民族大义”。

古往今来,能被称为豪侠之人,无不是深受百姓爱戴的民族义士:《史记》中的诸位刺客、元宋之际的民族义士、清代的那些名士武者……后世以他们为蓝本所著的故事始终强调着“忠君爱民”的侠义形象。这样的形象一再为世人所传颂,“侠者”之姿由此更加深入人心。

而在古代家国一体的历史背景下,忠君即爱国,这也逐渐让“侠”字与家国大义日渐融合,并最终成为一体。而作为“侠”文化的重要载体,当代武侠文学自诞生起更是不遗余力地突出这一点。

而这,便塑造了金庸武侠文学的早期形态。

游民星空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先生的出道作品

早期的金庸作品仍然遵循着传统的武侠作品创作模式,有着十分明确且浓厚的“正邪对立”之意,对“忠义”有着极致的追求,《射雕英雄传》系列这种完美融合了民族大义与个人命运的作品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游民星空
这部作品中对家国大义和个人命运刻画之精彩,想必是不言而喻的

而后十余载,金庸用了十五部作品创建了一个宏大的武侠世界,但仔细读来,这些作品却并非一成不变、固守传统,而是有着十分明显的风格变化。

比如相比于前期,中后期的金庸作品看起来更加“玩世不恭”。

作品很少再去描写剧烈社会动荡中角色的悲壮命运,而是着重描写角色在盛世中的阴谋诡计下如何安身立命,尤其在以《笑傲江湖》与《鹿鼎记》为代表的作品,读下来颇有种“独善其身,余人济力”的老庄哲学之感。

从前期到后期,金庸作品的风格变化着实显著。

但思索片刻后,这种风格变化与其说是因为金庸本人的想法变了,我想,不如说更像是因为他在表达上愈发个人化了。

游民星空

在前期的作品中,金庸采用的仍是传统武侠创作结构,这样的框架自然需要一个正邪分明的故事背景,一群更加脸谱化的角色。而当金庸的创作能力日渐成熟之后,他也越来越能够在作品中掺杂更多的个人的写作风格。

比如金庸多喜爱采用半文半白的语言风格,以读者最能接受的方式去呈现作品的复古感,再辅以一定程度的历史知识,虽然金庸并不是是最懂历史的作者,但确实是最懂得如何“讲”历史的作者。而这也使他与同时期的其他武侠作家相比有着更加明显的风格区别。

游民星空
这样的文风在如今已经十分常见了

只不过,虽然在技法上有所改变,但在这些金庸作品中,有一项特质却是一以贯之的,而这一特质也常常被后世的读者津津乐道:

金庸作品中的角色塑造。

游民星空

其实在出道作《书剑恩仇录》中,金庸在角色塑造方面的天赋就已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是大时代下的群像故事,且手法上尚存在诸多脸谱化描写,但书中的十四位主要角色不仅没有因故事背景之庞大而变得黯淡无光。而,随着金庸在写作技法上日渐成熟,其角色刻画能力也有着愈发明显的进步,并在其后的作品中创作出了一个个如今耳熟能详的角色。

游民星空

而借以愈发成熟的角色塑造技法,我也愈发注意到金庸作品中最令人着迷的一大根本性特质。

在前期以《射雕》为代表的作品中,国仇家恨缠揉在书中的各个角色身上。应该说,在书中设定的宏大背景下,这些人的身上都带有一种来自于动荡时代的悲壮感,可若是稍加品味,读者们就会发现他们绝非庞大历史的棋子和工具,而是一个个贯彻着自身意志的鲜活的人。

这一点在后期作品中凸显得更加明显。作品虽已经脱离了国仇家恨,但描绘的仍是在盛世的一场场阴谋中挣扎求生的人。金庸笔下的角色没有被其所在的时代束缚,没有因家国安逸而软弱,因家国动荡而内心坚硬,而是有着跳脱了时代的鲜明色彩。他们没有被某个时代刻上属于那个时代的烙印,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复杂的人。

可以说,这种对人本身、对角色本原的重视,就是金庸作品的重要内核。

游民星空
图为陈小春版本的韦小宝

而也是这层跳脱了时代的人文主义内核,给了后世近乎无尽的改编空间,也让金庸作品和作品中的那些人得以被广而传之,而其衍生出的“金庸武侠文化”更是深刻影响着如今的武侠题材创作。

毕竟,每一代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郭靖,每一代人,也都可以有自己的韦小宝。

所以,每一代对金庸作品的改编,也都有着浓重的时代特色。

这一点光是从改编常客《射雕英雄传》就能看出来,每一代《射雕》电视剧都有着明显的不同:角色的服道化、动作设计,乃至剧情设计和侧重点……每一代的改编都有着相当明显的调整,以至于每位观众都能轻松分辨这些改编作品的出版年代,而最近一次的《射雕》改编,看上去几乎与最初的《射雕》有了相当大的出入。

毕竟如今的世界,早已与那时的世界大不相同了。

游民星空
图为各个版本的穆念慈

当然,“改编不是乱编”,金庸作品的改编自然仍要保留着其超脱于时代的思想内核。只是在如今,我更希望文化界能够对金庸作品有着更大胆也更具如今时代特色的解读。

再拍一版电视剧自然是个方法,但也许我们有一个更贴合当代潮流的选择。

比如,电子游戏。

早期国产武侠游戏中不乏金庸作品的身影,毕竟金庸作品有着相当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其作品世界观也相当成熟,这也为其游戏化改编创造了不少机会。但受限于时代在游戏理念或机能上的种种限制,早期的武侠游戏有着各种各样的遗憾:许多游戏虽注重玩法但剧情却相当简单,而剧情精彩的游戏玩法上却并不出众。

不过,旧时代已经过去了。自国产武侠游戏诞生后的二十多年里,人们对游戏和武侠也产生了不少新的理解与想法。而作为热衷于武侠题材的玩家,我也一直希望业界能够以一个更现代化的游戏理念,让我能以更自由的方式再一次邂逅那些金庸笔下的传奇侠者。

所以,当《射雕》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十分激动。

毕竟《射雕》在很多方面,都十分契合我对“金庸作品当代化解读”的期望。

一开始吸引我的,是游戏中的开放世界设计。无论是场景概念美术还是世界中的细节填充,我都能看出制作组对原著的细致考究。游戏中的桃花岛、白驼山……这些场景几乎把我脑中对原著的想象一比一地复刻到了我的屏幕上。

而官方放出的实际游戏内容更是令我着迷,战斗中的那些招式在画面上一一出现时,我总能想起当年阅读原著战斗场面时所感受到的那股快感,好似直接将我拉回了曾经念着招式与同伴玩耍时的童年岁月。

但更戳我下怀的,还是《射雕》对角色与剧情的优秀塑造。

在官方释出的角色先导PV中,我所看到的不单单是官方对原作中那些知名角色的1:1复刻,而是对这些角色更加现代化的自我理解与再解读,而这种解读也自然会在游戏那丰富的剧情事件中体现。而且令我尤为注意的是官方豪言自己将会实现对全系列三百多位角色的剧情化诠释。

而这种在角色塑造方面的重视,不正是金庸系列作品的特色和根本内核吗?

同时,正值金庸诞辰百年之际,《射雕》游戏官方还为这个特殊的日子准备了一部主题为”谢金庸”的视频:黄蓉郭靖等十余位经典人物以游戏形象出现,在视频中一齐感谢着金庸对这片武侠江湖的贡献与创造。

而若是仔细斟酌其中内容,视频里每个角色的献礼台词都极其贴合人物性格,再辅以精心设计过的场景背景与运镜,每段画面看起来都有着强烈的角色个人风格,而这种观感体验能够在视频中得以实现,想必也离不开制作组对金庸作品和《射雕》系列的深入理解与参悟。

我想,《射雕》游戏也许真的会成为金庸新的“释经者”。

而再过不久,3月28日,《射雕》也要进行公测了。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进行公测,看来网易不仅是想通过制作几部谢礼视频或街访,更是想实实在在拿出一部诚意满满的游戏作品来为这位武侠大家献礼,而我作为一个武侠游戏爱好者,也无不为这份诚意感到激动。

但激动之余,我却有着更多的思考。

在金庸作品的几十年后,世间已然对金庸的世界有了这样多彩多样的解读,乃至对其衍生的改编作品也有着无数的解析。而在下一个“金庸诞辰百年”,当游戏也如同书籍一样成为“老东西”时,人们再度回首金庸的武侠世界和各种各样的改编时,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看法呢?

我想象不出问题的答案,但我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当下的我们。

而这,也是我对即将公测的《射雕》,最大的期望。

游民星空

本文由游民星空制作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射雕专区